“其实庭院卫生、门前‘三包’和厕所卫生这些活儿都是我们自己分内的事,应该干的,结果村里还给奖励积分卡(超市购物卡),真不赖。以后更得发动家里人把这些活儿干好,多参与一些村务活动,为村子变美变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7月23日,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黑山嘴镇厢黄旗村村民陶金兰领到第二季度积分卡后高兴地说。
这是厢黄旗村深耕基层治理带来的新变化。近年来,厢黄旗村在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三位一体”治理体系、深化网格管理打造“全员参与”治理模式、培育文明乡风提升基层治理软实力上做文章、下功夫,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2023年,该村被评为省级乡村生态振兴示范村;2024年,该村成功承办市、县两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现场观摩会。该村连续13年实现零信访,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与日俱增。
坚持党建引领
构建“三位一体”治理体系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厢黄旗村秉持这一理念,把农村治理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构建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党支部+村代会+村委会+村监委会”四方协同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成立了乡村振兴理事会、矛盾调解委员会、道德风尚促建会、便民服务代办会4个专项组织,统筹推进产业发展、矛盾化解、文明创建和民生服务,形成了“党支部牵头、多元共治”的良好格局。同时,该村还积极创新“134”工作法,即推行“一核引领、三会协同、四组织发力” 工作法,细化责任清单,保障政策落地见效,有效激发了治理活力。2024年以来,该村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5起,代办民生事项2350件,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深化网格管理
打造“全员参与”治理模式
乡村治理,关键在于办法有效、举措管用。厢黄旗村实行“网格员分区划片管理+胡同长监督提醒+群众积分制”,让全村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落实快、见成效。
厢黄旗村将全村划分为8个网格片区,配备了8名专职网格员和48名胡同长,形成了“网格员包片督导、胡同长包户落实”的管理体系。网格员负责政策宣传、日常巡查和问题反馈,胡同长负责监督门前“三包”、户厕管护和环境卫生,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同时,该村创新了“道德积分进超市”机制,将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纳入道德积分范围,村民凭积分兑换超市购物卡,可直接进超市购买生活用品,每季度兑换一次。今年一、二季度,共评选“美丽庭院”64户,“优秀网格员”、“优秀胡同长”16名,星级厕所29户,好儿媳4户,在予以大力表彰的同时,发放积分奖励4800元,大大调动了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培育文明乡风
提升基层治理软实力
“以前农闲时没啥事儿干,现在村广场天天热闹,跳舞的、下棋的、看书的,啥活动都有。”村民赵大爷的话道出了大伙儿的心声。
厢黄旗村积极组织村民开展“树文明新风、助乡村振兴”三大主题活动:每季度组织“美丽庭院”评比,并发放流动红旗,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每季度举办“老党员讲党史”活动,让红色记忆浸润人心,迄今覆盖党员群众30余人次;重阳节举办“敬老饺子宴”,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餐食,弘扬孝亲敬老传统。
在文化阵地建设上,该村同样下足功夫,6000平方米的主文化广场、3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12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以及藏书1万册的农家书屋,共同构成了服务村民的文化矩阵。年均开展广场舞比赛、读书会、技能培训等50场次,服务群众超1200人次,让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愈发丰富。该村的移风易俗工作也成效显著,村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婚丧事宜,对宴席规模、菜品标准、烟酒档次等均作出了明确的限定,2024年全村红白事支出同比下降37%,节俭办事的新风尚深入人心。
如今的厢黄旗村,不仅通过流转1800亩土地,大力发展起了麒麟瓜、中草药、金丝黄菊、瓜果蔬菜等特色产业,让老百姓有活干、有钱赚,实现了一地双收,还通过土地流转、项目分红、资产租赁等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村集体收入达到了65万元。同时,该村凭借多元治理模式,实现了村庄优美、家家整洁、处处和谐,一幅宜居宜业美丽的“塞外小江南”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