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怎么样,身体还好吗?胃口还好吗,吃得香不香?睡眠呢……”
在号头庄回族乡号头庄村,常常可以看到一位老大爷,他骑着电动三轮车走街串巷、上门入户,去探望村内困难老人。

这位老大爷名叫马双全,今年已经84岁。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然精神矍铄。“心里一直惦念着他们,平常用手机打个电话问问,但还是去家里看看比较踏实。”
这只是马双全坚持助老行动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马双全等人用爱与关怀为村里困难老人撑起一片温暖天空,也与老人们结下长达十余年的深深羁绊。
故事始于2015年。当时,长期在北京工作的马德跃,回家较少,但一直惦记着家乡,想要为家乡做点贡献。他的这个想法与马双全、谢金水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他们坚持在每年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时候,用退休金给村里老人发点慰问品。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弘扬孝道,让尊老敬老转化为社会共识,让银发群体真切感受到时代的温度。”马双全说,“我们这是抛砖引玉,虽然我们拿的这些东西不多,但好多年轻人看到后一想‘我们都接济老人,他们做儿女的不更得好好孝敬老人’。”

从2016年开始,每逢传统佳节,在村“两委”干部的帮助和支持下,他们都会为村里近200名老人送去节日的问候,平均每次花费6千元左右,一直延续至今。

资料图
三位老人通过这种形式为老人们送上关心和祝福,弘扬了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他们的这一善举,让节日的情更浓、邻里的心更暖,他们的高尚精神也让村民备受感动。
“他们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号头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建会说,“2022年,我们村成立了敬老基金会,村干部们都带头加入,累计捐款13620元,帮扶240余人,延续三位老人的善念善举。”

“五老”协会商讨如何更好助力乡村发展
三位老人是号头庄村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同时他们也是“五老”协会的成员。自2022年12月号头庄村成立“五老”协会后,马双全积极推动“五老”协会规范化建设,在村“两委”的支持下,设立“五老”协会办公室,制定、完善相关制度,不断促进“五老”协会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治理、志愿服务活动中,“五老”协会积极发挥所长,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提及自己的初衷,马双全眼含热泪:“人就得有善心、善念,在有能力的时候,就用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更困难的人。现在我年纪大了,就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在他的影响下,本村乃至全乡“老帮老”志愿服务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以“老帮老”“银龄互助”等独特模式,激活“银发力量”,将银发老人的“余热”汇聚为志愿服务“热潮”,在守望相助中传递温情,织就乡村和谐幸福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