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凝聚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四川省达州市坚持问题导向,做好“聚新、暖新、护新”文章,以务实举措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组织“聚新”,筑牢堡垒激活力
为破解“组织覆盖难、党员管理散”的问题,达州市构建“市委‘两新’工委抓总、行业党委具体负责、街道(商圈)党(工)委兜底”的工作体系,动态掌握新就业群体分布、党员数量及流动情况。织密组织网络。因地制宜在物流园区、平台企业、聚集街区等设立流动党员党组织16个,有效管理465名流动党员,确保“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通川区向全区“两新”党组织集中赠送党旗党徽,强化“一面党旗一座堡垒,一枚党徽一份责任”的阵地意识。搭建作用平台。全市吸纳34名素质优、热情高的骑手担任兼职网格员、食品安全监督员。同时,培育孵化“达城新锋”等14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累计发现处置安全隐患108个,协助纠正餐饮违规行为40余次,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服务“暖新”,精准施策解急难
聚焦“进门难、停车难、休息难、保障难”等痛点,达州市系统推进“友好社区、友好小区、友好街区”建设,构建联动关爱网。打造“暖心矩阵”。全市建成并高效运营“暖心驿站”“骑手之家”等站点155个。针对配送堵点,通川区在核心商圈增划专属车位、绘制“骑手友好地图”、小区实现“一次授信、多次通行”;达川区联合交警优化交通;宣汉县推广智能外卖存取柜。升级服务清单。全市联动推出涵盖“暖心歇脚、健康守护、就业帮扶、法律援助、能力提升”等5大类24项标准化服务清单。驿站普遍提供30余项高频服务,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突破1.2万人次。
关爱“护新”,厚植情怀增归属
着力提升职业尊严、解决“后顾之忧”,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家”的温暖。健全关爱机制。制定行业党委点对点结对帮扶制度,常态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活动。建立困难群体动态台账,及时帮扶纾困。定期开展“最美骑手”“先锋司机”等评选,树立“达城好司机”周开胜、“模范骑手”武陈国等行业标杆。破解后顾之忧。通川区联合专业机构开展9期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讲座,依托社区开设20余期“爱心蜀托”解决新就业群体子女看护难;万源市探索“社区托管+志愿者”模式;达川区探索关爱基金,推动精细化帮扶。全市整合社区食堂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错峰就餐、优惠用餐服务。赋能成长发展。全市依托驿站和党群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法律咨询、职业规划、技能培训等服务,助力新就业群体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做好“聚新、暖新、护新”文章,核心在于精准把握新就业群体的诉求,以组织凝聚人,以服务温暖人,以关爱留住人,激发其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如今,在达州的大街小巷,新就业群体不仅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勤劳蜜蜂”,更成为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城市文明的宣传员、社区服务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