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社会工作部 >> 风采展示
平均年龄60+,容东“银龄天团”太棒了!
来源:容东发布微信公号    日期:2025-08-20 16:03:33    【 字号:    】     打印

  在容东片区

  有一抹流动的“志愿红”格外醒目

  退休老人们身着红马甲

  穿梭于楼宇巷陌

  将余热化为暖流

  侯增田、曹小平、张凤民、

  寿好茂、朱福齐、陈志刚

  马双友、刘敬东八位长者

  正以智慧与汗水参与基层治理

  成为社区不可或缺的“银发力量”

  巧手匠心

  守护家园洁净与安全

  兴安社区的“猴哥”侯增田

  曾是诚信经商的能手

  如今他化身社区“万能工”

  免费为老人维修五年旧损的暖气

  躺地四十分钟毫无怨言

  主动为云舒庭地库安装水龙头

  消除用水隐患

  每日巡逻排查消防设施

  用专业知识宣讲防火要点

  南张堡社区的曹小平

  则手持扫帚成为“环境美容师”

  带头清理绿化带垃圾

  风雨无阻推动“烟头不落地”

  她更化身环保“播音员”

  将垃圾分类理念播撒入心

  而张市社区的退休教师

  寿好茂创新提出

  “三定三清”工作法

  定人、定时、定责

  维护银杏广场卫生

  让社区环境更加整洁有序

  他还主动担任

  社区书坊管理志愿者整理书籍、维护秩序、引导阅读

  以细致服务

  为居民营造温馨的阅读空间

  真情调解

  织就邻里和谐之网

  在化解矛盾的前沿

  退役老兵张凤民

  是双文社区的“及时雨”

  他凭借洪亮乡音和十足耐心

  成功调解噪音纠纷

  让险些动手的邻居握手言和

  南文社区的陈志刚

  则深耕调解一线

  面对楼道杂物堆积

  房屋漏水等冲突

  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被居民亲切称为“和事佬”

  胡村社区的朱福齐一句

  “我是党员,就得冲在前头”

  他主动介入邻里摩擦

  更在雨雪天清晨铲雪除冰

  用一声声“路滑慢走”的叮嘱

  撑起社区“安全伞”

  文化传承

  点亮社区精神之光

  银龄志愿者们

  更是文化薪火的传递者

  寿好茂发挥书法特长

  创办“翰墨薪传”公益课堂

  设计“笔法-楹联-红色诗词”三阶段课程

  带领青少年书写作品百余幅赠予居民

  让传统文化在笔墨间流淌

  定安社区的“刘姨”刘敬东

  则化身“文化点灯人”

  在公益课堂教授

  剪纸、钩织与国画

  让传统技艺

  在居民手中焕发生机

  而曹小平与丈夫组建的

  “容和秋韵合唱团”

  更以歌声融化邻里隔阂

  让害羞的居民走上舞台

  很多居民都说:

  “自从加入了合唱团

  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邻里之间的关系

  也越来越亲近了。”

  东西里社区的退役老兵马双友

  发挥自己的特长

  和几位乒乓球友

  义务担任少儿乒乓球教练两年

  培养20余名“乒乓小将”

  让体育精神滋养社区未来

  暖心帮扶

  托起“一老一弱”稳稳幸福

  对特殊群体的关怀

  尽显银龄温度

  朱福齐每月雷打不动

  帮扶独居老人

  每天绕路探望80多岁的宋大爷

  “敲门问安”、代缴水电费

  被赞“比亲人还贴心”

 马双友则聚焦

  回迁孤寡老人与老党员

  送去米面油等物资

  耐心指导垃圾分类

  助其适应新居生活

  刘敬东主动入户探访

  为孤寡老人排忧解难

  为困境儿童送去陪伴

  她的善举如涟漪扩散

  吸引更多居民加入帮扶行列

  侯增田多年前便许下心愿

  “赚钱建养老院,让老人老有所依”

  如今他免费为残疾老人

  装电池、赠羽绒服

  以点滴行动践行诺言

  这些平均年龄逾六旬的长者

  褪去职业身份

  他们用几十年人生智慧

  化解基层矛盾

  以传统技艺滋养社区文化

  更以“老帮老”的独特优势

  架起信任桥梁

  他们证明了“银龄”非终点

  而是奉献的新起点

  在容东片区

  正是这点滴凡人微光

  汇聚成基层善治的星河

  映照出“老有所为”最温暖的底色

  他们的故事无声诉说着

  岁月可染白双鬓

  却永远无法冷却

  一颗赤诚服务社区的心

© 中共河北省委社会工作部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5101041号-1   冀公网安备13010402003104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