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衡水市冀州区居民张玉霜的家中,几名志愿者正蹲在墙角,细心检修因连日阴雨受潮的电路。这温暖的一幕,正是衡水市以机制创新激活志愿服务效能、让民生服务更贴心的生动写照。

图为志愿者正在开展志愿服务。 刘海超 摄
近期,衡水市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家电故障、水电隐患增多,群众对志愿服务的需求激增。当地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通过精准对接、快速响应,让志愿服务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送达”,成为基层治理的温暖助力。

图为志愿者正在开展志愿服务。 刘海超 摄
在衡水市冀州区,“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双轮驱动的互助模式,让志愿服务供需对接更精准。该区整合50多家爱心单位、300多名专业志愿者,为每位参与者建立详细技能档案;依托志愿服务小程序,群众线上“点单”后,系统自动匹配专业对口的志愿者,省去了以往“志愿者跑冤枉路、群众等不到合适服务”的麻烦。
而在衡水市阜城县,“三个清单”机制让志愿服务更有章法。在阜城县一托老院,工作人员拿着手中的“需求清单”和阜城县供电部门党员志愿服务队的队员细细沟通,清单上“电路老化检修”“代缴电费”等需求一目了然。这“三个清单”,正是志愿服务高效运转的秘诀:走访时主动收集需求形成“需求清单”,汇总后细化任务、明确时限与责任人形成“任务清单”,服务结束后收集评价形成“反馈清单”。
如今,在衡水市,一张覆盖广泛的志愿服务矩阵已然成型。以志愿服务联合会为总揽,以协调机制为保障,以“持之益衡”品牌为引领,衡水市各县市区均培育起志愿服务子品牌,凝聚起多元参与的合力。通过统筹联动、辐射带动、品牌驱动,志愿服务正成为织密衡水市民生幸福网的重要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