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诉求多元等特点,山西省大同市委社会工作部秉持“以党建引领服务、以服务赢得民心”工作理念,推行“寻新、听新、暖新、融新”“四新”工作法,升级暖“新”服务体系,健全新就业群体诉求收集反馈和参与治理激励机制,推动新就业群体与基层治理双向奔赴。
“寻新”织密组织体系,推动党员归队
新就业群体分布广泛,党员“隐身”问题普遍。大同市成立互联网、交通运输、邮政快递、“小个专”等4个行业党委,持续抓好“两个覆盖”。摸排116家新业态企业,通过单独建、联合建、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及推动工青妇群团建设等方式,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运用“线上+线下”双轨摸排机制,线上利用外卖、网约车等平台数据精准摸排党员信息;线下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深入商圈、楼宇、快递站点,逐户走访登记党员信息。同时,设立党员报到点、发布“召集令”,引导“隐形党员”亮明身份,将流动党员有效纳入管理。
“听新”畅通诉求机制,破解服务盲区
倾听新就业群体心声是提升服务质效的关键。大同市组织新兴领域基层党组织大起底、大调研活动,深入一线了解党建工作情况与从业者诉求。发放《关于新就业群体需求的调研问卷》,收集快递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在职业发展、权益保障、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在全市暖“新”驿站配备留言簿、心愿墙,专人定期整理建议。建立“新就业群体——党员——党组织——行业党委”四级诉求反馈机制,确保诉求及时梳理分类、精准高效落实,消除服务盲区。
“暖新”升级服务矩阵,构筑关爱共同体
为增强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大同市整合多方资源,打造“阵地+服务+活动”三位一体暖心体系,建设暖“新”驿站213个。以灵丘县为试点,探索“车轮党建”,建立货车司机关爱机制,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党建共享阵地,提供免费体检、法律咨询、急救培训等服务。多部门联合开展暖“新”行动,慰问新就业群体及其子女,赠送“爱心礼包”2000余人次,为530余名快递员捐赠意外保险。组织开展“五进十关注暖新行动”“快递从业青年服务月”等活动,拓展服务内容,打造温馨港湾。
“融新”激活治理潜能,实现角色升维
大同市通过搭建平台、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举办座谈会、演讲比赛、运动会等活动,组建文旅网约“星”司机队伍、外卖小哥暖“新”导游队、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等志愿服务队,鼓励新就业群体立足岗位服务社会。开展“最美快递员”“最美网约配送员”评选活动,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以平城区为试点,开展“小哥服务积分榜”机制,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治理“旁观者”转为“参与者”,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作者王利军系中共大同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