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社会工作部 >> 专题库 >> 凝聚服务群众
一键通民声 诊疗优体验 就业零距离 保定唐县创新机制回应民生诉求
来源:河北新闻网    日期:2025-09-25 17:44:33    【 字号:    】     打印

  “民声通”平台快速响应群众诉求,让棘手事变成顺心事;“两点一线”新型就诊模式,让群众就诊流程大幅简化,体验持续优化;零工市场帮助就业者精准对接工作机会,解决找活难、就业难问题……

  今年,唐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先后在民生领域推出一系列创新改革,有效破解社区治理难、看病就医慢、就业机会少等长期困扰基层的民生难题,显著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为推动该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民声通”解难题

  群众诉求有着落

  “有了‘民声通’,我们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就解决了!”9月10日,唐县国防路孟唐花园居民梁惠燕高兴地说。之前,垃圾清运车作业时间与上班高峰期冲突的问题,一度困扰着居民。“一到早上上班时间,清运车就堵在路上,不仅交通受阻,气味也难闻。”梁惠燕说。

  “‘民声通’的作用就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唐县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张良说,接到梁惠燕等居民反映的情况后,平台迅速响应,将工单发送到相关单位,组织业委会与环卫公司开展现场协商。不到1天时间,双方就达成一致,清运时间调整到早上6时,充分尊重居民诉求。

  梁惠燕的经历,正是唐县“民声通”以精准响应和高效服务解民忧、暖民心的一个缩影。张良说,今年3月,该县通过整合各类民生服务渠道,打造集受理、交办、反馈于一体的“民声通”平台,推动群众合理诉求“直达快办”、民生问题“即诉即办”,成为为民解忧的“总客服”。据统计,自今年3月以来,该平台处理15059件诉求,一次性解决率逾94%,满意率逾98%。

  从源头入手,在细节上做实,真正把群众急难愁盼当成头等大事来办。唐县通过明确诉求分类、健全办理机制等方式,逐步构建起“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机制,持续提升基层治理与公共服务能力。

  明确诉求分类,确保精准转办。“民声通”将热线诉求分为咨询求助、意见建议、投诉举报和其他等4类并精准处理。咨询求助类能即办的直接回复,其余转承办单位办理;意见建议类以工单形式转派承办单位处理,并将办理结果反馈诉求人;投诉举报类按职责分办,涉法涉诉事件通过法定渠道进行反映;其他类中违规及虚假诉求来电,依法纳入信用管理。

  派单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分类转办,承办单位2小时内签收,非职责范围内事项6小时内盖章说明退回。复杂且需长期解决的诉求明确主协办单位责任并协同处置。

  健全办理机制,强化联动服务。平台根据诉求轻重缓急程度实行2小时、24小时、2个工作日和3个工作日的四级处置模式,复杂问题可申请延期并告知群众。落实首接负责制,明确专人办理,跨区域问题由首接单位牵头协调。同时探索“未访先防、接诉联办”治理方式,通过数据共享、强化部门协同等方式化解信访隐患。持续开展“三上门”服务,针对不同诉求上门办理、劝导或沟通。

  9月12日,患者在唐县人民医院多功能岛完成抽血化验。 胡少博摄

  “两点一线”提质效

  就医体验再升级

  “以前来医院就发怵,挂号、就诊、拿药得跑好几个地方,绕来绕去让人晕头转向。”在唐县人民医院就诊的乔大妈拿着刚取到的药说,“现在一个诊区就能一站办好所有事,真是方便又省心!”

  “看病难”曾是困扰当地群众的民生痛点,繁琐的挂号流程、长时间的就诊等待、复杂的结算报销手续,让不少人就医时倍感折腾。为此,该县从优化就诊流程入手,通过打造一个诊区就诊便捷点、一个多功能岛综合服务点、一条园区智慧物流运输线的“两点一线”就诊模式,实现流程精简、服务提速。

  “如今,患者平均就诊时间较以往缩短30分钟,群众满意度逾96%。”唐县人民医院院长王叶说,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最关切的效率与体验问题,并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医疗服务从“以机构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综合管理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一区办理、即诊即报,打造就诊便携点。该县人民医院新院区通过取消传统挂号、药房等窗口,按专业设20个诊区,并在各诊区配候诊区与服务台,集中提供服务。推行诊后即报制度,诊区服务台设自助缴费机,支持多种支付及医保报销方式,重点诊区增派报销专员,实现全流程不出诊区。在门诊楼诊区分诊台、医生诊室均安装“五合一”读卡器,可通过人脸识别、身份证、电子就诊卡等多种方式快速获取患者身份及就诊相关信息,为患者就医提供便捷通道,真正做到信息多跑路、患者不跑腿。

  一岛集成、整合职能,打造综合服务点。该县人民医院通过在门诊楼各楼层中心设置近90平方米的一体化多功能岛,整合咨询、缴费、报销等多项服务,减少群众奔波排队。患者可在每层的多功能岛登记采血,血液样本经智能传输带3分钟直达检验中心,结果可通过就诊条形码自助打印。患者完成检查后,也可在此等待影像报告,提升就医效率。

  一线传输、精准高效,打造智慧物流线。该县人民医院在主要科室及门诊各层多功能岛设置55个智慧物流终端,实现物品自动传输。其中,标本运输通过指令操作沿轨道传送,后台可实时监控;药品运输由中心药房审核后,经系统快速送达对应楼层的多功能岛;耗材及物资运输支持点对点传送,最大载重50公斤,有效减少损坏、丢失等问题,提升传输精准性与效率。

  9月12日,唐县零工市场工作人员(左)为求职者详细介绍就业创业政策。 薛艺峰摄

  零工市场搭桥梁

  就业难题巧破解

  “能在家门口找工作,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人,太好了!”9月11日,唐县零工市场服务大厅里,正在咨询岗位的徐女士说。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唐县有大量劳动力,但优质岗位稀缺、供需对接不畅等问题,成为群众就业路上的障碍。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唐县就业服务中心代主任臧伟刚说,为破解就业难题,唐县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与群众诉求,专门成立零工市场,为劳动者和用工主体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供求匹配、技能培训、用工登记等全链条服务,实现零工与岗位精准对接。同时,通过打造劳务品牌、常态化开展就业帮扶活动等多元举措,为群众拓宽就业渠道。目前,唐县零工市场已与16个乡镇建立合作,用扎实就业保障托起群众幸福生活。

  精准服务、技能提升,满足群众就业需求。唐县零工市场立足群众就业需求,常态化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聚焦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一对一”个性化职业指导、精准匹配岗位以及就业政策解读等针对性服务,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就业难题。

  同时,积极实施“技术+培训”双提升计划,联合职业培训学校等机构开发创业就业特色课程,并携手周边高校开设人工智能设备维护、新能源技术等前沿培训课程,助力有就业意愿的群众提升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打造“唐尧建筑劳务”品牌,激活就业动能,凝聚发展合力。一方面,培养建筑、古建筑、市政等领域近3000名建筑行业高技能人才,除服务本地建设外,还向京津冀等地进行劳务输出;另一方面,发挥特色优势,扶持25家古建筑企业发展,吸纳3.5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品牌建设带动就业提质增效。(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李靖恬)

© 中共河北省委社会工作部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5101041号-1   冀公网安备13010402003104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