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志愿成为社区网格员,恪尽职守、服务居民,争做文明使者,共建文明城市!”伴随着坚定有力的誓言,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们,解锁新身份——“文明骑士”。
为进一步延伸社会治理触角,衡水市桃城区河西街道广场社区以“微网格+新业态”为抓手,充分利用新就业群体活动性强、联系面广的优势,聘任“外卖小哥”为“网格员”,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
“流动哨兵”织密治理网络
清晨七点,饿了么骑手李凯光在送餐途中发现某小区垃圾投放点外溢,他停下车掏出手机,打开广场社区微信群,熟练地拍下现场照片上传。半小时后,当他完成第三单配送时,手机提示他上传的问题已处理完毕。这正是河西街道今年推出的“文明骑士”计划的核心场景。
“文明骑士”们作为城市文明的“流动哨兵”,充分发挥工作优势,及时发现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突发事件等问题,并通过“随手拍”反馈至社区助力问题得到快速处置,架起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他们还为独居老人、特殊群体提供亲情关怀、紧急联络等力所能及的帮助,将反诈知识、惠民政策、文明倡议送进千家万户,当好政策宣传的“扩音器”。
“小到小区健身器材掉了一颗螺丝钉,大到帮助民警救助走失儿童,我们都会参与、出力,而且我们反馈的问题,社区都会即时跟进处置。”美团骑手赵磊开心地说,虽然都是些举手之劳的小事,却真实的帮助到了别人,挺自豪的。
“外卖小哥们穿梭大街小巷,有着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作为我们的‘前哨兵’,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广场社区党委书记梁丽娟介绍,辖区内的外卖站点日均活跃骑手超100人,他们每日穿行里程累计超过2000公里,这支流动的监督队伍,让我们的治理触角真正实现24小时全覆盖。

图为外卖小哥在广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用积分兑换奖品。王鑫铭摄
激励机制唤“新”动能
走进广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分兑换角货架上整齐码放着标注着不同分值的物品:5积分可兑换洗手液、湿巾,8积分换纸巾、洗衣液等日常生活用品。
为了进一步激发新就业群体的参与热情,广场社区探索建立“服务——积分——奖品”的兑换机制,设立积分超市,制定积分兑换物品清单,将积分兑换与政策优惠、物质奖励等挂钩,通过积分量化贡献值,让治理参与可感知、可积累、可兑换,引导外卖员参与反诈宣传、文明创建等志愿服务活动。
快递员、外卖骑手化身基层治理“移动探头”,把在取货及送货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邻里矛盾、公共设施隐患等问题收集上来,在街道社区确认后予以解决,实现机制有平台、处置有结果的闭环流程。
“每次有效上报积1分,重大隐患发现额外加1分。”负责积分管理的社区工作者沈学震说,通过累计积分兑换礼品的方式,回馈骑士们的辛勤付出。同时,加大先进典型培育力度,广场社区对部分骑士进行表彰,获得“最佳文明骑士”称号的骑手,收到了由辖区商户农业银行、肛肠医院和福乐超市提供的“爱心礼包”,让外卖小哥这一基层治理的“合伙人”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
暖“新”服务传递“城市温度”
广场社区聚焦新就业群体实际需要,整合辖区资源、提供暖心服务、融入基层治理,打造与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的多元友好场景,在“细枝末节”中体现“服务温度”。
穿行在路上,工作在“云”端,“四季无休、三餐不定”,是新就业群体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这驿站真好,累了能歇脚,渴了有水喝,能让咱们在这喘口气!”日前,广场社区暖“新”驿站里,坐满了休息的外卖员。
广场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暖“新”驿站,常态化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休憩、设备充电、热水供应等便民服务。外卖员崔龙感慨道,“以前我们吃饭、休息都在路边凑活,现在有了这样一个地方,真的感觉很温暖。”
除此之外,广场社区还尝试将“友好场景”延伸辐射到新就业群体的家庭成员。每天五点半,美团骑手冯悦将孩子从学校接出后,都会准时送到广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儿童之家,然后安心地投入晚高峰的工作。
“一到饭点,外卖单子就多得跑不过来,真没时间照顾孩子。”冯悦开心地说,社区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我们也为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好社区治理“合伙人”。
据了解,每天下午4点到7点,广场社区儿童之家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者陪伴孩子,为包括外卖小哥在内的家长减轻托育负担。
“通过打造‘骑手友好社区’,让骑手有更强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成为社区治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儿童之家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