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社会工作部 >> 专题库 >> 凝聚服务群众
唐山市路南区:党建引领“老帮老” “银发力量”绽芳华
来源:河北新闻网    日期:2025-04-24 16:22:48    【 字号:    】     打印

图为“老帮老”志愿服务队服务场景。刘大民摄

“老帮老”公益互助养老模式起源于唐山市路南区赵开楼社区。1991年,一位名叫胡在唐的老人组建了“老帮老”志愿服务队,至今已坚持开展志愿服务34年。

近年来,“老帮老”志愿服务作为养老模式的有益探索和重要补充,路南区将其纳入全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整体布局,深挖浓厚底蕴,加强推广应用,使更多“老老人”受到照顾、“小老人”实现价值。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不仅让“银发力量”在互助中焕发新生,也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将“老有所依”作为根本,让银发力量“聚起来”

推进“老帮老”工作,关键是加强领导和有序组织。路南区坚持党建引领,成立党建指挥专班,统筹推动全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形成专班统筹、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同时,坚持区委区政府主导、社会工作和民政部门主抓、镇街主责、职能部门配合,凝聚工作合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热心群众踊跃参与。

图为社区“老帮老”志愿服务场景。刘大民摄

●将“个性需求”作为关键,让服务载体“活起来”

面对如何鼓励老有所为的时代考题,路南区委探索形成了老帮老“234”结对工作模式。辖内各社区充分借助网格化管理优势,全面梳理并建立了两份清单,包含60岁左右的活力老人“能力清单”和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需求清单”。通过试用磨合,对帮扶结对关系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帮扶效果实际有效。

着力打造“三包服务线”,组织骨干志愿者“包社区”,负责收集资料、安排活动、统筹指导;发动具备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包项目”,精准承接水电维修、家务清洁等技术要求高的服务项目;广泛动员其他志愿者“包人员”,为高龄老人提供日常照料、亲情陪伴等贴心服务。通过这种方式,构建起了一个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老帮老”志愿服务格局。

选树典型,以互助结对的方式,共同应对养老挑战,提供缝纫、理发、维修、保健、育儿等17项志愿服务,让“老帮老”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路南区“老帮老”志愿服务队获评为河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相关工作经验在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图为“共享爷爷”陈贵秋陪伴儿童做游戏。刘大民摄

●将“社会效益”作为目标,让志愿品牌“亮起来”

路南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广泛汇集民意,创新开展“3+2”小组“爱在路南,上门行动”,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和广大网格员、志愿者,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精准服务群众,深挖党建服务内涵,依托“党建+”模式吸纳周边驻区单位、企业商户进驻,形成“党群阵地+治理平台+枢纽型社会组织”为一体的“初心家园”,为党员群众提供活动阵地和服务场地,延伸打造“共享爷爷(奶奶)”“我的好邻居”“红色智囊团”等志愿服务品牌,真正把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百姓身边。

图为银龄志愿者在做志愿服务。宋彪摄

推动常态长效,开发“初心家园”小程序,把邻里互助、慈善捐赠、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有效结合,实现以服务得积分、以积分享礼遇,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互助行为从“道德倡导”向“可持续实践”升级。(刘斌、熊祖旺)

© 中共河北省委社会工作部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5101041号-1   冀公网安备13010402003104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