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社会工作部 >> 理论研究
社会工作服务参与基层治理的结构嵌合路径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    日期:2025-04-27 12:19:13    【 字号:    】     打印

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化,传统治理模式已越来越难以应对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而社会工作服务以其独特的价值理念和专业技能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柔性力量,推动基层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的创新。因此,社会工作服务通过与基层治理结构的有机结合,寓专业于秩序之中,通过结构嵌合和协同互动,最终实现两者之间的理念、资源和实践的深度融合。这种嵌合路径至少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价值共建。社会工作服务在基层治理中的参与,首先体现在其价值理念的本土化转化上。一方面,社会工作服务要从传统的“工具性同理”转变为更具情感深度的“价值性同理”。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对个体情感的体察,更是对服务对象家庭关系和群体关系的深入理解。通过与服务对象建立深度共情,社工能够精准地识别并回应其需求、情感和价值体系,使得社会工作服务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应用,还是深刻的群体情感和社会关系的介入。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服务核心理念如“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等,也能与基层治理的实践理念进行有效嵌合,从而不断推动基层治理的理念更新和价值转型。

结构互构。社会工作服务参与基层治理的嵌合路径还体现在优化和完善党建引领下的“五社联动”机制上。通过将社会工作专业话语与国家治理的宏观结构对接,社会工作服务能够有效嵌入基层治理体系中,并在结构中产生内生性影响。以此推动“政社不分”向“政社分工与合作”转型,并最终实现政社团结,优化基层治理结构。同时,社会工作服务也通过内外联动机制和资源整合优势,引入更多的专业社工人才,推动上下联动、内外互通的基层治理体系的不断优化。

行动互转。社会工作服务参与基层治理的嵌合路径,行动是关键。无论是社会工作服务还是基层治理实践,不仅可以通过具体的行动机制来吸纳各方力量的参与,而且可以促进社会工作服务与基层治理行动的相互转化。社会工作服务通过专业行动和深度嵌入社区生活情境,积极推动基层治理实践的服务转化,使基层治理关系从行政主导转向政社协作和服务先行。比如,社会工作服务可以通过“完全在场-选择在场-隐形在场”的行动逻辑,推动基层治理从单一行政干预向多元力量协同共治转变,赋予社区内在治理潜力。

服务共进。社会工作服务在基层治理中的服务嵌合主要体现在其适应性与精准化治理上。社工通过深入调研和持久的服务介入,能及时识别和准确研判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并结合基层实际情况,采取分级分类服务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适应能力和治理水平。同时,社会工作服务还能不断推动服务内容的本地化和生活化,以适应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可以说,社会工作服务不仅要嵌入治理体系结构中,还要积极嵌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提供切实有效的社会服务。

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社会工作服务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也是优势所在。社会工作服务在基层治理中的资源整合具有结构性整合与动态性链接的双重属性。其核心在于通过专业方法构建“内外联动、多元共生”的资源整合生态系统。比如,社会工作服务通过搭建政府、市场、社会组织间的资源流通网络,运用需求评估与资源图谱技术等,能将碎片化资源转化为系统化供给,不仅突破了传统行政体系单向供给模式,形成多中心资源适配机制,而且能有效提升社会工作服务的精准度,实现基层治理从资源累积到治理能效的质性跃升。

总之,通过构建系统的嵌合路径,专业社会工作不仅能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服务能力和治理效果,还能够促进治理结构的优化与人文关怀的实现。未来,随着社会工作服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将愈加突出,并为全面实现社会治理创新提供坚实的专业支撑。

(作者:文军 作者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育部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 中共河北省委社会工作部 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5101041号-1   冀公网安备13010402003104号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