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老年人积极参与“时间银行”志愿活动,为社区建设贡献“银发力量”;傍晚,放学后的孩子们来到“童趣之家”,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伴下读书、玩耍;入夜,青年人围坐在“社区夜校”里集体充电、提升自我……这样的场景,在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各社区已成常态。安新县聚焦“一老一小一青”重点群体,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老年幸福型社区的“三型社区”建设,让广大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加码”。
让儿童友好型社区更富活力
下午4点,安新县雁翎小学的学生们放学后,纷纷来到附近社区的“童趣之家”,在游乐设施之间嬉闹玩耍。这个新落成的儿童活动中心占地百余平方米,书架、沙发、滑梯、益智玩具等设施一应俱全,可提供学习阅览、游戏锻炼、托管照料等多种活动。“去年底,我们启动了城市‘微更新’行动,利用社区内锅炉房、仓库等闲置空间,打造了一批家门口的‘遛娃’好去处,有效拓展了儿童活动空间,得到家长和孩子们一致好评。”安新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刘小丛介绍。
每年寒暑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还会变身儿童托管营,迎来一批双职工家庭子女。安新县紧扣雄安新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目标,打造“小荷学堂”社区托管服务品牌,积极对接教培机构、文艺团体、志愿者等资源,提供免费托管服务,有效破解了困扰双职工家庭的子女看护难问题。
让青年发展型社区更具潜力
“我们要主动投身千年大计,争做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排头兵!”这是不久前“社区夜校”读书分享会上,青年朋友结合自身实际发出的肺腑之言。为满足广大青年的学习、社交需求,安新县精心打造了“社区夜校”。依据青年群体兴趣爱好,设置摄影、瑜伽、绘画等课程,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能人担任讲师,每周定期开放授课,让年轻人在夜晚有处可去、有“学”可上,实现社区建设发展与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同频共振。
安新县结合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青年较为集中的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在业务量大、往来频繁的社区建设“暖心驿站”,提供落脚休息、食品加热、学习阅读等暖心服务,24小时开放不打烊,精准破解户外劳动者的急难愁盼,让辛勤的“城市小蜜蜂”在社区感受家一般的舒适温暖。
让老年幸福型社区更有魅力
家住安新县雁翎社区的王阿姨今年58岁,周末一大早,她带着剪刀、推子等工具来到隔壁独居老人家中,用自己的“看家手艺”为老人上门理发。
在安新县,类似的志愿服务活动每天都在进行。针对老年人需求大、服务资源有限的现实情况,安新县积极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式养老服务模式,鼓励低龄老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服务高龄老人。通过实施积分制管理和“订单式”运作模式,由老年人“下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再将服务时长折合为相应积分,用于兑换实物奖品、消费折扣或他人提供的助老服务等,有效推动社区助老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开展。2024年以来,安新县“时间银行”助老服务活动累计时长达2600余小时,服务老人210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存储”善意时间,让互助养老“增值”。
不仅如此,安新县还在老年居民的饮食起居、日常出行等方面持续深耕细作: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装配自助体检设备,结合老年人兴趣爱好设置棋牌室、阅览室,打造长者食堂,开设帮代办服务窗口,上门安装无障碍设施……全力打造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幸福生活的温馨家园。
随着安新县“三型”社区建设工作深入推进,社会氛围更加包容友爱,居民幸福指数持续提升,“人民之城”的温度正不断蔓延,惠及全年龄段居民、温暖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通讯员 郑伟 曹栩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