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宁县城航拍。吕长丰摄
从山村巷陌的“逢八出发”志愿服务队到校园里的“红领巾志愿红”,从热气腾腾的“孝心饺子宴”到守护生命的防灾减灾宣讲……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土地上,以“志愿暖丰”品牌为核心的“一核多元、四个维度”志愿服务体系已悄然构建,“志愿红”成为这片土地最温暖的底色,文明新风浸润着每一个角落。
丰宁以机制为笔,勾勒志愿服务的力度。构建起“县委统筹、部门协同、多点发力”的志愿组织体系,县委社会工作部牵头抓总,联合教体局、民政局、团县委等20余个职能部门,统筹蓝天救援队、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小雨滴”、“爱心一族”等专业力量,织就“纵向贯通县乡村、横向覆盖全领域”的服务网络。在防灾减灾宣讲进校园活动中,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动多部门,借助蓝天救援队专业资源,形成“机关主导+社会协同”模式,累计覆盖师生14135名,系统化组织架构为志愿服务筑牢制度根基。
以民生为墨,晕染志愿服务的温度。全县志愿服务紧扣“暖民心、解民忧”,年均开展活动近千场次,3万余名学生与5000余名社会志愿者参与其中,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的生动生态。土城镇张百万村“逢八出发”志愿服务队,每月8日、18日、28日雷打不动开展服务,24名队员自去年11月以来,已为独居老人检修水电、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25次,覆盖全村350户,解决疏通排水沟、代购药品等群众急难愁盼超百件;县民政局携手“当代名剪”等爱心团队开展“银发焕新”活动,为养老机构老人提供理发、清洁服务200余人次;县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困境儿童助学、尊老敬老服务覆盖6个乡镇160余户,后续还将启动一对一助学与心理疏导计划。
用治理为韵,深化志愿服务的深度。“志愿暖丰”品牌以服务撬动治理创新,培育出“孝心饺子宴”“逢八出发”等基层子品牌,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凤山镇庙沟村每月农历初九的“孝心饺子宴”,不仅免费宴请全村60岁以上老人,更借25场活动同步开展文艺演出、反诈宣讲,化解邻里矛盾50余起,带动道路拓宽、产业发展等民生工程落地,形成“饺子宴+基层治理”新模式;“志愿暖丰·新春献礼”活动为70余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提供观影服务,16个爱心驿站为他们解决休息、充电等需求;创新推出的骑手志愿服务“随手拍”小程序,让骑手变身“流动监督员”,发现问题即时上传,通过“社区吹哨、部门联动”形成闭环,为城市治理注入新活力,更吸引两新组织、北京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治理共同体。
靠全域为境,拓展志愿服务的广度。全县志愿服务实现“城乡全域覆盖、群体精准触达”:教育系统66所中小学开展学雷锋活动240余场次,3万名学生参与校园美化、社区敬老;防灾减灾宣讲通过“理论+实操”,让师生掌握海姆利希急救法、防溺水四步法等技能;社区节日志愿服务覆盖端午、重阳等节点,开展包粽子、文艺汇演等活动超50场;新业态劳动者关爱行动累计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12次。截至目前,全县志愿服务已累计服务群众超5万人次,“一核多元、全域辐射”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从燕山脚下到潮河之滨,“志愿暖丰”的品牌力量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当张百万村的志愿者用脚步丈量村情,当庙沟村的饺子香凝聚民心,当校园里的红领巾传递温暖,丰宁正以志愿服务为笔,在社会治理的画卷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崭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