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邑县南城社区的“流动办公桌”火了。社区将政务服务窗口挪到了小区广场、居民楼下,现场解决了居民不少实实在在的事儿,受到大伙儿一致好评。
过去,居民想办个证明、问问政策,得往社区服务大厅跑。赶上人多的时候,排队是常事。要是材料不齐,还得来回折腾。现在好了,每月中旬“流动办公桌”准时办公,社保咨询、证明办理这些事儿当场能解答、当时就能办。
政务服务从“坐等办”到“上门办”,不仅让社区与居民走得更近了,更是实打实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暖了居民的心。
要让“流动办公桌”发挥更大作用,其实还有可提升的空间。比如,服务时间可以更灵活些,除了固定的每月中旬,不妨针对上班族加开“周末场”“晚间场”。服务内容也可以再拓展拓展,像代缴水电费、预约体检等高频需求,都可以纳入服务范围。
南城社区动员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和志愿者参与“流动办公桌”活动,这种做法进一步丰富了服务内容。如能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提升服务质量,让大家都能把事儿办明白,服务才能更到位。还可以让居民给服务打分,这样才能把服务做得越来越好,更对居民的胃口。
同时,“流动办公桌”还可与线上服务结合起来。比如,现场为居民讲解线上办事流程,教大家使用政务服务App办事,以后他们在家点点手机就能搞定。再如,可开通“预约上门”服务,居民通过社区微信群、电话等方式提前预约,社区根据预约情况,安排工作人员“点对点”服务。
从社区服务大厅到居民楼下,“流动办公桌”不仅缩短了空间距离,更让政府和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随着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提升,这张“流动办公桌”一定能办更多暖心事,让更多群众感受到基层服务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