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重门诊建设方案、专题讲座照片……崔林华的手机相册里,存满了在新疆的难忘记忆。她时常翻看,仿佛又回到了库尔勒市中医医院。“这段日子,是我从医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也是人生中美好的回忆。”她说。
今年5月,河北省民政厅启动2025年冀疆“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项目,招募10名老专家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地区库尔勒市开展为期30余天的志愿服务。
62岁的河北省人民医院针灸科退休主任医师崔林华第一时间报了名。
7月14日,跟随团队,崔林华抵达巴州,对口支援库尔勒市中医医院。她发现,当地一些居民体重偏胖,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减肥需求迫切。作为河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拥有30余年针灸减肥经验的专家,她决定帮助医院建立减重门诊。
“这不是简单开个诊室,而是要系统构建一套诊疗体系。”崔林华说。
那段时间,她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撰写门诊建设方案,细化硬件配置、人员培训、诊疗流程,还设计了《肥胖症患者病例记录表》和《门诊治疗流程》。
在这一个月中,她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创建减重门诊工作中。休息时,如果院方有需要,她随叫随到。崔林华住的地方,虽然距离医院仅有5分钟的路程,但由于频繁往返,强烈的阳光晒伤了她的皮肤。
对此,崔林华并不在意,她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帮当地“造血”,她深知培养巴州本地人才才是长久之计。为此,只要一有时间,她就指导医院中医综合门诊康复科的医生埋线、针刺等减重疗法。
她重点培养了当地医生古丽·阿布力孜,不断纠正其使用镊子的手法:“金属镊子会让针尖‘劈叉’,患者会感到疼痛,埋线时要使用光滑的塑料镊子。”
如今,库尔勒市首家减重门诊已正式挂牌,每日接诊十余位患者。崔林华虽已返冀,仍通过微信询问当地的减重门诊诊疗情况。“援疆不是一阵子,是我永远的牵挂。”她说。
同样心系边疆的,还有河北师范大学心理系退休教授牧新义。他带着“支援边疆”的情怀报名参与冀疆“银龄行动”,在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负责临床心理科的筹建工作。
“起初以为有些基础,到了才发现面临很多问题。”牧新义发现,医院没有独立的临床心理科诊室,当地医生缺乏心理诊疗方面的经验,当面对疑似心理问题引发的躯体疾病时,不敢妄下定论,只能针对躯体疾病诊治,往往影响治疗效果。
牧新义从零开始,为临床心理建设建章立制、示范指导。与此同时,在全院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帮助医护人员全面提升心理健康认识。
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名高三女孩,因长期腰部疼痛住院。牧新义在联合查房中发现,女孩的躯体症状与亲子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大、家长期望值过高有关。牧新义建议从改变女孩母亲的认知入手,指导女孩的母亲要尊重孩子意愿,稳定孩子情绪,降低期待、改善沟通方式。不久后,女孩的母亲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家庭氛围明显缓和。
“这种改变是根本性的。”牧新义解释,母女关系和睦会对女孩产生积极的影响,相信女孩会有好的改变。
除了院内工作,他还多次随当地医生深入库尔勒最远的乡村农场库尔楚,为当地群众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他运用心理学技巧,与慢性病患者唠家常、解心结,有效缓解他们的顾虑和恐惧。
“牧教授不光让患者敞开心扉,还教会了我们跟患者如何沟通。”一名当地医护人员说。
用专业与温情赢得尊敬的,还有河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郭明丽。已退居二线的郭明丽,主动赴库尔勒市中医医院支援。她发现当地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诊疗几乎空白。通过系列相关知识讲座、患者接诊示范、手法复位带教,她帮助当地医生提高了对眩晕类疾病的认识,帮助他们初步掌握了BPPV的诊断技巧和手法复位。
“看到当地医生收获满满,我觉得这一趟来对了。”郭明丽说。
崔林华留下了“带不走的减重门诊”,牧新义为当地医院搭建了心理诊室的框架,郭明丽帮助当地医生掌握BPPV手法复位……在30余天时间里,10位银龄志愿者开展“一对一”带教、技术指导、健康讲座和人才培训250余场次,累计服务群众超6000人次。
“没想到退休后还能在边疆发挥余热,这是光荣,更是幸福。”牧新义的话语道出了所有银龄志愿者的心声。
岁月映初心,银发更炽热。冀疆“银龄行动”不仅是一次技术帮扶,更是一场情感接力。这些来自河北的老专家,用专业与温度,在新疆的土地上种下了友谊的种子、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