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东旺村正在建设高标准蜜薯智储分选中心。保定日报记者张萌 摄
9月10日,在保定曲阳县嘉禾镇程东旺村,一座建筑面积2150平方米的高标准蜜薯智储分选中心正加紧建设。“月底投用后,能实现蜜薯深加工。”河北上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龙说,“多亏镇里拨付600万元衔接资金支持项目建设,让我们拓展市场更有底气。”

北杏树村村东,“薯千岁”蜜薯长势喜人。保定日报见习记者贾凯松 摄
资金使用不是小事,为何能成?
“这得益于‘有事找支部’机制。”嘉禾镇党委副书记甄探说,全镇23个村有一张服务响应网。依托“5项承诺+3项支撑”,根据群众反映问题难易程度,按照首接即办、全程代办、支部主办、党日议事、乡镇兜底逐层解决,同时加强网格服务、吹哨报到、调度奖惩,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辛庄村组织开展“有事找支部”政策宣讲会。 嘉禾镇供图
因此,程东旺村在了解张龙的诉求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及时向镇政府递交申请材料。镇党委会研究,环保、自规部门出具证明,农业农村部门审核通过。
过去,无论大事小情,村民遇事常因“不知找谁”“怕麻烦”而搁置。如今,嘉禾镇将党支部打造成问题收容站,把生活琐事、各类纠纷、发展难题等囊括其中。干部的手机成了24小时“民生热线”,微信群里的诉求必有回应。群众也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求助者变为参与者,党群关系在小事不拖、大事共商中愈发紧密。
王家屯村灌渠不畅,上游来水泡了几户民房。“我赶紧联系水利部门。”帮办员王兰桥记得很清楚,“当天就清理完毕,一点没耽误春灌。”
以为民服务为核心,“有事找支部”统筹已有基本制度和主要做法,压实乡镇、村党组织和各职能部门责任,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最终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难事镇兜底。
有了这种机制,程东旺村组建校园护卫队,增设路灯,修复水塔;辛庄村旧水井改造升级一周内完工;塔头、高门屯、李东旺等村的宅基、土地、医疗纠纷等多年难题都得以解决。今年以来,全镇共为群众办理实事1693件次。1—5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投诉同比下降66.5%,解决率97.04%,满意度100%。
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冉家庄村成功落地投资5000万元的物流项目;大盖都村引进特色农业产学研基地;本土企业君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连锁超市签约,加强品牌培育与推广。今年,嘉禾镇“薯千岁”蜜薯、“乃吽儿哩”纯牛奶并肩入选曲阳“新三宝”。
“‘有事找支部’破解了嘉禾镇信访量大、治理难题多的历史困局,催生出干部作风转变、乡村发展提速、群众获得感增强的链式反应。”甄探说,“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今天,我们要继续走好这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
■记者手记
在曲阳县嘉禾镇采访过程中,“有事找支部,嘉禾全帮办”这句话总是出现在干部群众口中。一句朴素的承诺背后,是基层党组织从“管理”到“服务”的深刻转变,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鲜活注脚。
嘉禾镇把党支部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服务站,创新为民服务机制:村党支部书记每月在村工作不少于20天,其他村两委干部双人双岗、轮流坐班;党群服务中心取消隔离栏,实行开放式办公;“便民服务群”覆盖各自然村、村民小组乃至重点户,24小时在线响应;村干部、网格员入户走访,记录群众大事小情;每逢周五“嘉禾帮办日”,包片、包村干部下沉到村……
作风之变,凝聚民心。嘉禾镇将“解民忧、办实事”的目标要求转化为“5项承诺+3项支撑”工作法的具体行动。从机制设立到推深做实,一个诉求响应便捷、服务精准高效、运行保障有力的闭环体系逐渐构建起来,有力回答了“有事怎么找支部”“支部怎么办事”“支部怎么办成事”的群众之问,也让干部与群众的信任纽带更加紧密。
作风之变,成效可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今天,面对群众之困、难解之题、发展大事,嘉禾镇党员干部用“有事找支部”的行动力诠释了“战斗堡垒”的当代内涵。当党支部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政策便能落地生根,民心自然凝聚如磐,发展定会使得山乡巨变。